Donate
歐盟解除台灣漁業黃牌,EJF呼籲必須持續打擊非法漁業及相關犯罪
Jun 28, 2019

歐盟解除台灣漁業黃牌,EJF呼籲必須持續打擊非法漁業及相關犯罪

By EJF Staff

歐盟昨日宣布解除其對台灣漁業非法行為的「黃牌」警告.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認為,台灣漁業法規雖然已有顯著的進步,但EJF的調查依然持續發現台灣遠洋漁船涉入非法漁業以及人權剝削的問題,黃牌也除後確實執法更是關鍵。

歐盟的「黃牌」是對他國漁業的一個正式警告,可能會導致該國漁獲產品無法出口至歐盟會員國。台灣的遠洋漁業產值在美金16億至20億之間,黃牌警告對台灣海鮮產業而言十分嚴重。

台灣已採取措施改善其法規,這幾年間制裁了數艘違規漁船,歐盟解除黃牌也反映了這些進展。然而,EJF的調查持續發現台灣漁船有違反法規的作業行為,這些狀況都顯示,政府必須更確實執法,並且加強漁船上的監管技術,例如使用電子觀察員,提升漁船活動的透明度,杜絕剝削及非法行為。

必須注意的是,歐盟的發卡制度並沒有將人權狀況納入考量。EJF不斷發現台灣漁船上嚴重的人權剝削行為,呼籲政府必須更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台灣漁船利用剝削漁工而來的漁獲仍不斷流入包括歐洲及美國的國際市場。

2018年時,台灣漁船「福甡11號」上的漁工告訴EJF他們在船上遭船長毆打,工作時常常只有三小時睡眠時間的狀況。他們領的薪水遠低於台灣的最低薪資,甚至還遭苛扣。一名當時受訪的漁工表示,由於這些苛扣項目,他工作的前五個月,每個月都只領到美金50元。

「福甡11號」在政府調查後受到逞處,這顯示台灣有能力處理這樣的問題,但避免剝削的發生更勝於事後的逞處。

EJF在2018後半年的調查更發現有五艘台灣漁船和/或臺灣人投資擁有的漁船在作業時有對鯊魚割鰭棄身的行為,其中更有漁船蓄意捕殺保育類鯨豚,這些都是台灣法規所禁止的作業行為。

EJF的執行長Steve Trent表示:「台灣已經在朝永續及道德漁業的方向前進,但離終點還很遙遠。台灣必須認知到再怎麼完善的法規都需要徹底落實、確實執行才真正有效。」Trent同時指出:「提升漁業管理的透明度是成本低,卻可以有效打擊非法漁業及人權剝削的策略。台灣已經採取一些相關措施讓公眾能夠共同檢視漁業管理,但應更近一步採用EJF的十項透明度原則,盡快將相關法規提升至國際標準,並揭示漁船經營的實質受益人,讓產業完全公開透明。」